经过了前两周的居家隔离,貌似我开始习惯了—-基本上一周出一次门吧,还要被家长各种训诫。不是嫌我不戴手套,就是嫌我扶眼镜、碰这碰那。
这两周期间最大的新闻就是:七十多的查尔斯王子康复了,五十五岁的首相却入院了,然后又进了ICU。他怀孕的女朋友也离开首相府到其他住宅隔离去了。虽然政府各种解释,首相很好、精神不错、依然在领导我们的抗疫大业,但普通人都明白—不严重会进ICU吗?
外交大臣开始主持各种政府事务。如果外交大臣也病倒,下一个轮到谁?据说是财政大臣已经被排上了。下面这张图是四月七日的最新疫情伤病数据。接下来的两到三周,英国会像之前的意大利一样,数据很难看。
数据来自英国政府网站。
今天(四月八日)的新闻说,英国的死亡人数会超过所有西欧其他国家。工党党魁说政府在防疫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,关键是为什么不早说呢? 我现在能想到的政府前面做得不足的地方有:
- 轻敌。 从一月武汉封城,甚至是封城之前BBC天天都在报道国内的疫情,甚至比国内媒体报道的都深入。韩国、日本、台湾等都积极准备,英国以为中国可以搞定这个疫情。甚至意大利开始严重时,英国还以为不会烧到英伦三岛。
- 群体免疫。 英国这个第一步采用的政策当时都变成世界新闻了。如果不是那么多公共卫生专家和传染病专家公开反对,还是不会改。
- 封城还是不封城?这个也不知道咋说,现在执行的也是很松的封城,全靠自觉。女王讲话,首相给个每家写信—-必须呆家里,每天可以出门锻炼一次,必须出门才出门。现在伦敦可能开始罚款了,反正我周围没听说警察查车和罚款的事。刚开始要求大家在家时,很多人以为是度假,还去公园或者访友。后来政府被迫把所有的公园、酒店、饭店、理发店等都关了。昨天的新闻说,如果接下来这个复活节周末有人不听话,就会把每天一次的出门锻炼也取消了。
- 要不要戴口罩?上一周开始终于改口了,说口罩有用了。媒体开始教大家怎么正确佩戴口罩。
- 硬件短缺。这个是最要命的。再好的医生,没有医疗装备也难打赢这硬仗。早些时候没从中国买,然后又错过了欧盟的采购时间。英国这些年搞高教输出、金融、旅游等等,却独独把制造业丢了。关键时刻本土企业想造也一时造不出那么多。政府高官也承认,德国能一周测50万是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工业积累。现在英国的全民保健系统和所有的医护都处在崩溃的边缘。
我们一家的生活还是照旧。两个全职在家上班的,两个全职在家上学的小孩。
我们每隔几天就尝试下新的办法来保证所有必须做的事情能做好,比如这周我负责周一、三、五,家长负责周二、四、六;下周改成一个人负责上午,另一个负责下午。
另外因为一个孩子有哮喘,属于高危人群,所以我们一家基本一周才出去一次。
锻炼要么在后院,要么在客厅,要么从前院走到后院,再从后院走到前院。
单位里以前每周五10:30是集中的咖啡时间,现在也变成云咖啡了。每个同事在自己家里,端着咖啡/茶,对着电脑和大家聊。不出意外地发现很多男同事都开始自己理发了,清一色的推子推的短发;女同事的头发都变长了。
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,十年未追剧的我居然抽空看完了《安家》,还被罗晋圈了粉。
最后希望大家都好好的,无论是在英国、中国、还是美国、意大利……愿疫情早日过去。
散漫惯了的地方,都不会上强制手段了。
是,疫情之下看人间百态。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不会得,得了也就像流感一样.
也不知道国外这个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,哎…
欧洲这边预计要6-12个月的样子。
希望快点好起来,经济有起色。
谢谢。
英国那边缺不缺医疗用品呢?
刚刚的新闻,25万件个人防护用品刚从土耳其抵达英国……
你好!請問還有魚腥草可以送嗎?
抱歉,现在英国还是处于封城状态
在家待着最安全。不过,我觉的,对于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来说,可以慢慢的储备一些长期存储的生活物资了。
不好意思回复晚了。现在我们还是居家隔离,人都快疯了。
很多人都说今年会有粮食危机,所以存点粮食和食物是明智的。
希望世界早日恢复以前的秩序
谢谢您的留言。是的,每个人都希望世界早日恢复正常。
校友好!一直关注瓦特的老师同学。你的博文分享了很多在中国没有报道的好消息,哈哈,你懂得国内只报道国外的坏消息。英国进展还是挺不错的。还有点怀念居家隔离那段时间,看你写的感觉比起国内,英国这段时间更舒服自在,每天在家和后院,与自然接触,和家人长时间共处,也挺好的
谢谢校友的留言。愿您和您的家人都健康平安。
现在这种情况,在外注意安全,好好呆家里,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做,不然很枯燥。
是的,谢谢。抱歉,我现在很少更新了,可能会让我的读者失望了…
希望你和你的家人一切都好。
快递代发,礼品代发、快递单号网网www.dydanhw.com
快递代发,礼品代发,快递单号购买大全www.kuaidi5u.com
“英国以为中国可以搞定这个疫情”,中国确实搞定了。